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安平新闻网>>领导言论

举全县之力打造工业园区重要增长极

http://www.hebei.com.cn 2012-05-28 10:14 长城网

  找准坐标     实推快进

  举全县之力打造工业园区重要增长极

  ——在全县一季度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27日)

  李哲民

  同志们: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我县的经济发展如当下时节一样,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城镇化建设快马加鞭。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全县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广州同志通报了我县一季度财税运行情况,建发同志就一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工业园是“引擎”,是增长极,实施园区突破是四大主战场重项工作之一,我们必须倾全县之力,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千亿元级聚集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下面,我就园区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园区建设的内在规律

  当今,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建立工业园,发展园区经济,营造特色产业集群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科学发展路径,是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提高竞争力,应对外需疲软、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要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工业园建设发展规律。

  1、什么叫工业园

  工业园区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从世界各国建立的特殊经济区域和中国园区经济的发展实践看,工业园区是相关产品、产业、行业关联的单元工业经济布局,是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的高度聚集地。它采用现代经济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使工业企业共享资源,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依靠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中的优势,成为工业化的加速平台,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同时也是推进产业化、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工业园区的显著特征:一是关联,也就是“链”,它不是“散马无龙头”毫不相关的企业堆积;二是“高度聚集”,是生产要素、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聚集,不聚集不成园区;三是享受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四是享受特殊政策,以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

  2、国际工业园的建设发展

  工业园区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而建立的特殊经济区域。如日本的“工业团地”、香港的“工业村”、英国的“企业区”等。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工业园区的大量建设发展,构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这些工业园区不但成为世界财富创造高地,还成为新兴产业的发源地,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它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被称为128公路电子集群带。它起步于斯坦福大学建立的斯坦福工业园,集聚了通用电器、旗舰、惠普、IBM等一大批世界名企,创造了IT产业、互联网经济、新知识经济和移动通讯、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2000年硅谷GDP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硅谷共获准9060项专利,占加利福尼亚州的47%,美国专利授权总数的11%。2005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占美国风险投资额总量的26%。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硅谷通过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形成了与全球经济高度互动的发展模式。

  台湾经济奇迹有两个引人注目的标志性事件:一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建设的台湾高雄出口加工区;二是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新竹科学工业园。高雄出口加工区是台湾第一代工业园。由于高雄出口加工区成功建设,台湾出口很快由以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品为主。高雄出口加工区成为台湾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是台湾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高雄港也因此成为世界大港。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相继爆发,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岛内经济发展。台湾当局选择了建立科技园区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升级。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开始建设,从酝酿到奠基,用了5年时间,所效仿的对象就是美国硅谷。园区的成立奠定了台湾得以屹立于世界产业科技舞台上的重要基础。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建立之初即确立了“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建设方针。“高科技化”即精选高科技产业,鼓励创建高科技企业,对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并组建高科技企业群,构筑以集成电路和电脑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学院化”即依托园区附近的大学和研究院所,提高研发能力,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社区化”即科技园区的建设始终体现优雅、洁净、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园区内工作生活舒适、清静、方便。“国际化”即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始终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30多年的发展中,新竹工业园不但在突破台湾劳动密集产业发展瓶颈,促进台湾地区科技生根、产业升级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还把台湾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创造出独步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台湾已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制造者,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电脑主板和图形芯片占据全球市场的80%左右、笔记本电脑占75%左右、微芯片占65%左右、扫描仪占95%左右。2000年,新竹科学工业园的营业额为300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50亿美元,2004年,园区产品销售收入总量突破1万亿新台币,2008年达到1.25万亿元新台币。其发展速度令人叹为观止。早在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称新竹工业园为“台湾的硅谷”。美国著名专业杂志《厂址选择》把它评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科技园区中的第一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竹科学工业园既是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和“龙头”,而且还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之一。正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引领了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转型发展、繁荣发展,台湾的经济奇迹被世界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3、中国园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扩大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这种环境直接催生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新区、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等多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两种主要形态。工业园区建设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集中高地”,再到如今促进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各类工业园区成为所在城市和地区产出率最高、拉动力最强的龙头区域。

  被誉为中国第一园的苏州工业园,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倡导的中新国际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启动实施。坐落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园18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苏州市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分析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模式和发展历程,有四点经验值得我们在工业园东区开发建设中借鉴:

  一是规划前瞻,执规必严。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园区建设培育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二是接轨国际,生态立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水准,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同时,合作区累计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了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被国家认定为第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高起点发展,环金鸡湖地区已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三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园区始终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是注重转型升级,永葆园区活力。始终坚持走结构转型升级之路,1999年之前,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2000-2007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中方在股权结构上占据主要份额,重点转为引进国内外资本,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自2008年至今,进行的第三阶段转型,则重点围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服务业倍增和制造业升级,并逐步过渡到以战略新兴产业、金融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构成的产业结构。

  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国际化的视野,我们一起分析了国际、国内工业园建设发展史,剖析了美国硅谷、台湾新竹、苏州工业园等国际一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历程,我们对园区经济在国际产业分工、世界财富创造、新兴产业孵化、区域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工业园区的聚集功能、激化效应、扩散效应、倍增效应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具体地说,建设工业园区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有利于产业与人口的合理聚集,加快城镇化、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看,建设园区应立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二是有特殊的体制和政策;三是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四是有高质量的规划;五是有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六是有畅通的融资体系;工业园区由于受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诸多方面条件限制,很难自然形成,一开始都是由政府主导建设、引导培植,政府在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等方面,作为决策者、推动者,必须坚持园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主基调,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必须注重世界级大企业引进,必须注重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培育。

  二、深刻认识建设工业园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县域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体、推动力,是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自1992年县委、县政府设立博陵开发区至今,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博陵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探索。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县借势被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和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列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提出了“外向带动、开放兴县”战略。为吸引外资、承接外资企业,在1992年开始兴建博陵开发区,并确定了以发展丝网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406亩,路网框架为“五街两路”,即现在的红旗东街、为民东街、新盈东街、丝网东街、陵园街和汉王路、裕华路。到1994年,由台商、港商、美商,或合资、或独资建立的一协荣、明耀、安成等一大批外资企业落户开发区。由于吸引外资、利用外资成效卓著,安平县对外开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赞誉为“两平现象”,成为河北省内陆小县开放的先进典型。到2000年,博陵开发区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入驻大小企业1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8245万美元,出口创汇1023万美元。可以说,正是博陵开发区的建设,使安平县敞开县门、冲破封闭,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成就了安平县开放型经济活跃的局面,在国际经贸竞争的大舞台上造就了捷通、英楷模、阳光、东方等一批丝网龙头企业,2011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座落于博陵开发区的有安加、红星、富华、天隆、盛发、安阳、金龙工贸等17家。工业园东区一、二期入驻的42个项目中,有8个是由博陵开发区迁入的。由此看,博陵开发区还是我县骨干龙头企业的孵化基地。安平县工业发展提速加速,博陵开发区功不可没。

  第二阶段,丝网工业园,聚产业成基地。1999年安平县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丝网之乡”的荣誉称号,200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为打造与“网乡”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改变“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产业布局,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安平县丝网工业园,并于2002年8月奠基开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总规设计,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详规设计。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了三纵三横环线路网框架,分一期、二期建设。一期分为五个功能区和一个大厂,即电焊网区、织网区、丝网区、钢板网区、综合服务区和造纸网厂。在规划中把“小”和“多”定位为园区的特色,企业项目规模供地分为5亩、10亩、15亩三类,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为100万元—200万元。二期兴建于2006年,并更名为安平丝网产业基地,把功能分区调整为传统项目区、立县项目区、高新科技区、外企区。到2009年底,丝网工业园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2家,就业人口7000多人,固定资产总投资52.8亿元,投资综合强度每亩达205.4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达69.98亿元。安平丝网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推动了丝网产业的聚集发展,对安平丝网产业集群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阶段:园区突破,省级产业聚集区成型。工业园东区从开工建设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规划好。城南丝网工业园区,由于区内高压走廊、输油管道、国防光缆密布,小企业、村庄较多,发展受限。挥师东移,建设工业园东区,其区位优势有两点,一是土地开阔平坦,园区后续发展空间广。二是紧邻大广高速和京九铁路,交通便捷高效,为此,我们和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把原来谋划的城南1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拿出6.4平方公里放到城东,作为城东工业区的起步区,同时,又结合两洼乡城建规划,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做到20平方公里,为持续发展预留出更大空间,从总体上形成“两区互动共进”的战略格局。我们借鉴国际国内著名工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建设模式,遵循建设省级开发区的标准,坚持“大规模、大框架、大市场、大物流”的思路,以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产城相融互促为开发取向,规划设计了四横六纵共10条主次干道。区内设有传统特色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技术研发示范区、创业辅导区、物流区、商贸会展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和公共服务中心等“六区两场一中心”,使园区规划设计接轨国际,具有前瞻性。园区功能定位更加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最终方向。工业园区必将成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共生体、融合体。二是建设快。在征地上疏堵结合,一是借全国开展土地执法检查的契机,大力整治土地违法交易行为,净化土地市场。二是为保障失地农民不失业,今后生计有保障,让社保、农业、职教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开展转岗转业技能培训,同时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养老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为征地工作扫清了障碍。目前,工业园已征地5331亩,拆除区内破旧建筑35万平米。在开发建设上,投入1.5亿元完成了七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项目。三是项目优。对入园项目坚持高门槛,严准入,规定必须是高附加值、低耗能、无污染的高科技项目,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00万元,固定资产必须过亿,项目建设容积率达到70%以上,年亩均纳税达到2万元以上。确保了单体出形象,整体出效果,截止到2011年底,工业园东区共有三批42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入驻,已有金龙工贸列车玻璃、国威滤纸、程杰转向机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对推动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打造工业发展高地,起到了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同时,我们在工业园东区还谋划建设了占地2平方公里、总投资52亿元的聚成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并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使我们在土地配置、投融资服务、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从我县的博陵开发区、丝网工业园、工业园东区三个阶段的历程看,工业园区建设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端重要、至关重要的。概括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工业园东区的开发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舞台,为县城拓展打造了产业基础,提速了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成为了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大龙头。2011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增加值12.14亿元,以不到全县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县66.7%的生产总值和23%的全县地方财政收入。

  2、工业园区是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工业园区为城镇化升级发展发挥有力的助推作用。从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之初的1992年看,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丝网工业园建设的1996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工业园东区建设的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8平方公里。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同步推进工业园、教育新苑、物流园的建设,尤其是42家企业在工业园的落地,聚集了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个融产业经济、商贸流通、教育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破茧而出、拔地而起、初具规模。同时工业园东区的建设,为老城区的改造提升,创造了条件,通过在老城区实施“两退”,即“改制企业退二进三”和“规模民企退城进园”的举措,一方面实现了企业集中、集约和集聚发展。另一方面,将腾出的厂房规划建设现代商务区、高档居住小区,改变了县城功能分区混乱,县城面积推进到16.8平方公里,县城形象和品位也得到质的提升。

  3、工业园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为不同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市场资源和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提供了空间地域支持。从入驻工业园东区的企业看,与原来在博陵开发区和丝网工业园的旧厂相比,厂区面积扩大了几倍十几倍,钢构厂房车间一里地不见天;通过种植树木花草,创建花园工厂,厂容厂貌更靓了;金龙工贸、程杰等多家企业新上了国际一流的装备设备,为向现代化、国际化转轨变型打下基础。总的看,企业进驻园区是实现思想境界提升、规模实力提升、技术装备提升最快捷的途径。

  4、工业园区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但带来了企业的规模提升,产业的集群发展,而且还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园区新项目的落地、原有企业转型升级、规模扩张,用工量迅速增加,成为了农民转岗转业的大容器。截止到2011年,园区内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8000多人,到“十二五”末,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2万多个,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明确加速工业园建设的目标措施

  当前,我县工业园东区已经摘取了三顶桂冠,其一是省级工业聚集区,其二是省级工业园区,其三是省级物流园区。4月1日,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安平县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通知》已下发,将安平工业园区规格升为副处级。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大力度、高标准建设工业园东区,发展园区经济最有力的肯定。我们应不骄不躁,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继续保持殚精竭虑谋事干事、宵衣旰食思进奋进的精神状态,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干事必成的工作作风,聚全县之心,举全民之力,继续加速工业园东区的建设进度。我们的目标是,强力打造千亿元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一区三基地”的目标,我们要全力以赴,推进“四个升级”。

  1、谋求政策支持升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深入推进,国家对符合新型工业化方向、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园区,其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的力度都是空前的,抓住抓不住,就要看我们的水平和本事了。要把争取国家、省市对工业园东区的政策支持置于首位,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责任去谋划,抓政策研究、抓跑办对接、抓成效落实,真正在用足用好上级的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做文章,真正在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上用心用劲。目前,我省进入国家级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县级工业园有邢台市的沙河和沧州市的盐山县。进入国家级园区行列,享受到的优惠是省级园区所无法比拟的,也必将大大提升产业、县域经济的影响力、竞争力。跑办国家级工业园区,就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园区等相关政策。丝网是一个地方行业门类,在国家工业产品目录中,它分散在钢铁产业、金属制品、五金制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工业产品类别中,可以从产业用纺织品方向考虑、从新材料方向考虑、从金属深加工制成品方向考虑,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特色丝网产业有关联的,关键是脑子要活而不死、灵而不僵,根本是搞好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研究上情,掌握外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做到怎么有利怎么申报,那个口有政策就向那个口要。我们最近正在学习沙河经验,也要把人家如何跑办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经验学过来,工业园区进入国家的“笼子”、国家的“盘子”,国家、省市支持力度更大,沙河就是例证。

  2、谋求技术装备升级。今天的装备水平,就是明天的发展水平,园区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准,直接代表项目的水平实力。从目前东区入驻企业设备情况看,设备达到国内领先、国外先进设备的还较少,甚至少数企业是简单搬家,把旧厂子一些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设备搬入了新厂区,就象乞丐坐在高头大马上,很难看,很不协调。有的企业设备投资强度小,一个车间,设备的投资数还赶不上厂房硬件的投资数,形成“马比马鞍还贱”的价值倒挂现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认真解决。一方面,必须严格准入、严格把关。这次会后,发改、园区管委会、工信、质检、科技等部门要组成联合审批小组,卡死装备入园关,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设备一律不得进入园区。另一方面,入园企业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上设备、上装备。虽然在设备投入上我们多花了一点儿钱,但老虎后蹲是为了前扑,今天的“舍”是为了明天的“得”,上设备多花钱是为了企业明天更好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家思想要进一步解放,手脚要进一步放开,不能小进即满、小富即安,要以开放包容、勇攀新高、事争一流的胸襟和情怀,用好一个“借”字,就是要善于借力借势,找帅当兵、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自己钱紧不够用,引资也要把入园项目做起来,敢于用银行的钱、用别人的钱,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年初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规定,对进口国外设备的企业,给予设备价格10%的补贴,目的就是充分激发企业引进国外设备,以一流的装备生产一流的产品,为企业明天又好又快发展积蓄后劲。

  3、谋求项目档次升级。一个好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园区的档次和水平,一批好项目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结构和生态,一大批好项目可以改写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要打造千亿元级工业园区,必须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式发展战略,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巨人”、打造一批“企业航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产业高地。两年来,我们已经开工建设了两批入园项目,第三批入园项目也已经敲定,总体来说,我们是一批比一批大、一批比一批好。在今后的项目筛选中,更要把项目质量和档次作为审批的第一要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剜到篮子里就是菜,要确保入园项目企业升级,一步到位。在近两年的全市项目拉练中,市委市政府把我县定为内生型项目发展快的典型。这样的定位,一方面说明我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也说明我们建设工业园区是非常必要的、是顺应产业发展要求的;但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深入挖潜,靠内生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难。要打破“有多大苇叶包多大粽子”的旧观念,把眼睛由内转外,转向珠三角、长三角,转向京津,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加大招引大项目、好项目的力度。目前,国家南资北移、京津产业外溢的速度在加快,这是我们招大引强的大好机会。最近我们参加了省市组织的香港深圳招商引资推介会,举办了第111届广交会招商引资推介会,对宣传安平、引进好项目入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的活动,今后我们还要多搞,搞出特色、搞出成效。

  4、谋求功能完善升级。园区是企业的聚集区,是人力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区。园区的功能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园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关系到园区经济的竞争力。创建功能完备的园区,一要严格执行园区建设规划。大家知道,规划是建设的总纲,维护规划才能使园区功能不紊乱。我们花财力、花物力,请高人、请专家精心制定园区规划,目的就是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工业园区,就是要使园区更好地发挥聚集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牵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因此,要坚决维护园区规划的严肃性、原则性和法纪性,做到严格执规不走样,对不按规划来、私自修改规划的企业,已建成的也要毫不手软,绝不留情,拆除没商量。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擅自改规建到两层以上,我们不是已经给他拆了吗?二要在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抓推进。进一步加快路、灯、绿、电、讯、水、气等基础建设,为园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三要在发展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建设物流园上抓推进。物流园区与企业园区同步建设,物流业与制造业互促发展,是我们工业园区建设的一大特色。物流园区一期工程要加快进度,保证一个月内完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要加快前期运作,“七一”前开工建设。物流园建成后,将成为以陆路枢纽为主导,原材料加工分拨、国际集装箱转运为核心,交易与存储为基础,信息化和第三方物流为支撑,集国际、国内综合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要加快建设信息管理服务大楼,搭建好电子交易平台、丝网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

  四、凝聚合力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园区开发,干字当家。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都要高度重视,高度负责,通力合作,按照庆黎书记提出的“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狠抓工作落实、工作推进。一要担责履责。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乡镇、部门,包括四套班子领导干部,都是责任主体,都担着一份责任,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大家对土地政策比较关心,都感到佛多香少,较为紧张。我给大家吃几颗定心丸:一是园区已有三批土地指标1000余亩,已落实到企业名头上,正在办理土地证手续;二是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近千亩,近期又要落实下来;三是新民居建设用地指标即将到位,2011年、2012年的用地供求关系基本持平,这为园区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真是千载难逢啊!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美国股神巴菲特不是有一句名言吗?“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因此,我们的贪婪要用在下大力气抓工业园东区的推进上,用在抓入园企业竣工投产上。只有我们自己打牢基础、备足条件,才能借来国家、省市的东风。所以四套班子领导对自己所分包的项目,要上心用心,抓协调、抓督导、抓服务;园区管委会、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要围绕园区建设的大目标,紧扣“四个升级”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能抓谋划、抓跑办、抓落实;各乡镇对各自的入园项目要关心、关爱、支持,要身入心入,具体抓、抓具体,通过上下齐努力,使入园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形成合力。园区建设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的未来,是大局中的大局,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在这个大局下行动,在这个关键上用力,环绕这个中心,努力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推进同力,全县一盘棋、一个调,怎么有利怎么唱,不讲条件、拒绝理由,全力支持配合工业园区建设。特别在项目审批、资金融通、工商注册、环保评审、土地征用等问题上,要打破常规、打破界限,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创优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投资洼地。三要有执行力。园区建设中的工作,有很多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需要拿出抓铁留痕的狠劲、水滴石穿的韧劲,用“较真、较劲、碰硬、硬碰”四种作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去完成、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去推动。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讲求叫板较真、讲求深入具体,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都要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现场,建设工地,现场办公,会商解决问题,决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决不能只在电话里出征,真正做到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全县上下的积极性都凝聚到抓园区建设的成效上来。

  同志们,征帆乘风扬起,巨轮破浪疾行。工业园区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企业争相入园、升级发展势头正劲。建设大园区,我们重任在肩;促进大发展,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戮力同心,披肝沥胆,以实实在在的新业绩,促进全县经济加速前进,努力夺取成效显著之年各项工作的新胜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安平,工业园

稿源: 安平新闻网
责任编辑:白九雪
善行河北
基层建设年
农村面貌提升

主办单位:安平县委、县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