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安平新闻网>>人物风采

安平退休干部李新路、苏滨江比着搞创作

http://www.hebei.com.cn 2014-09-24 09:12 长城网

  “你写的西河大鼓《王大妈搬新楼》参加了全县演出,我创作的散文《盖京南杨元亨》发表在了《安平文学》杂志,咱老哥俩要比着为安平的文化发展做点贡献……”这是安平县退休干部苏滨江近日对长自己一岁的“老兄”,亦为退休干部的李新路说的话。

  李新路、苏滨江退休前分别在安平县公安局、卫生局工作,二人均居住在县城,家庭幸福。李新路熟悉诗词歌赋,苏滨江经营着自己的中医门诊,年龄也都已超过古稀之岁。几十年来,他们从没有动过文学念想,也很少提笔创作,但读书看报的积习与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的思维从未放下。2011年5月,该县里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创刊《安平文学》杂志,让老哥俩很受鼓舞。而飞速发展的县域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大好形势,更燃起了他们笔歌社会,文赞时事的心火。2011年9月,为推动新民居建设,引导鼓励农户搬入新民居,李新路历时两个月,经十多次修改完成了“西河大鼓”《王大妈搬新楼》脚本创作,并在县里举办的大型演出中倍受欢迎,闻讯的苏滨江放下手中的中药门诊,抓住故乡村名的由来与演变,搜集史料,加工整理出散文《张角与角邱》,发表在《安平文学》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良好反映。着眼于题材不撞车,文体不碰头,新路与滨江常常聚在一起,“规划”创作方向,敲定各自题目,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2012年春天,按照约定,李新路一口气写出了近万字的短篇言情小说《爱路迢迢》,苏滨江则调动多年积累并经过深入采访,创作出极具文采且富史料价值的文学特写《起落沉浮说堂印》,使本村历史上既为共产党做过贡献,又与国民党官员有过联系,长期受到不公正评价的“乡亲”恢复了本色。前不久有感于戏剧家评剧协会的女演员齐英娥出资一万多元,请来北京名师名琴为戏友们说戏,教学,老苏放下自己日进千元的生意,俩人全身心投入县举办的“共筑中国梦共谱奋进歌”文化惠民下乡连场演出,老哥俩你起稿,我修改,联手完成了微型报告文学《英展娥姿向评腔》。

  据了解,近三年来,李新路先后创作发表了歌曲《丰碑》,评剧小戏《婆媳夸》,小品《文考买鞋》,相声《咬文嚼字》,格律诗《八赞毛泽东》,散文《老杨先生》、《马锅腔》等十多篇、部文学作品;而熟谙散文写作又尤重家乡文化挖掘的苏滨江则有《武林高手赵老站》、《角邱与吕祖庙》、《商贾大镇说角邱》等多篇散文问世。有趣的是,老哥俩合作发表作品时总是署名“路江”,使许多读者误以为作者是一个人。(王彦博 刘恩)

关键词:

稿源: 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刘恩

相关新闻

善行河北
基层建设年
农村面貌提升

主办单位:安平县委、县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