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安平新闻网>>文学天地

孙犁与撰书碑文 孙犁在故乡轶事之四

http://www.hebei.com.cn 2014-12-01 17:31 长城网

  1945年10月,刚刚取得抗战胜利的河北省安平县军民,还沉浸在欢庆的喜悦中,这天上午,年仅二十出头的县委书记张根生,带着警卫员张进,蹬着自行车来到地处县城西北部的孙遥城村,经村里人引领,径直叩开了孙犁的家门,请问,“孙犁先生在家吗?”张根生问。

  “啊,谁呀?”从屋里走到院内的孙犁,上下打量着这一高一低的两个陌生人。

  “啊,你就是孙犁先生,我是咱安平县委书记张根生,这是警卫员小张。”张根生回答。

  “啊,原来是张书记,你可别叫我先生,我也是共产党员,还是叫同志听着亲切。快进屋,咱屋里说话。”孙犁说道。

  “噢,为永远缅怀抗战牺牲的革命先烈,咱县里正在建造安平县烈士陵园,非常缺少能为典型的烈士撰写碑文的作者、作家,更不好找能为烈士碑题字的书法大家。你在延安时,就发表了《荷花淀》,听说连毛主席都对你的作品给以了很高评价,另外你是大文化人,在咱安平就更是万里挑一,昨天你村建咱烈士塔的木工孙老范告诉我你回来了,我今天来是请您帮忙... ...”张根生拉着孙犁的手,边走边说。登堂入室,孙犁先为两位来客倒上热水,他说:“为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只是我的文字和毛笔字,可不像您表扬的那么好。请书记给党员下命令吧。”... ...

  “咱二区政委李福来,民教科长何荣跃,二区青救会主任张建华,他们三位前两年在抗击日伪军时牺牲了,你就为他们写写吧,要不要派个人协助?... ...”张根生与孙犁商量。

  “不用不用,我是安平人,家乡的村落也都熟悉,我一定认真搜集整理,成稿后送你们审阅... ...”孙犁心里充满了激动。

  第二天上午,孙犁蹬自行车赶到滹沱河袁营渡口,准备去往张建华生前所在村—安平县武营村采访,刚登船,天空就飘落下稀疏的雪雨,同渡的人纷纷下得船来,但任务在身的孙犁坚决乘船,从河的南边到了北岸。他深知,抗战八年,安平县有2252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县委让自己了解撰记的三位,一定是他们的突出代表。在干部的组织下,孙犁组织武营村党员、群众代表、烈士亲属,召开了座谈会,大家满怀崇仰,回忆出许多张建华在村生活的往事,并就听到的张建华1943年牺牲在南苏村的故事进行讲述。时至11时,孙犁谢绝了乡亲们“在这吃饭”的盛意,又蹬车沿滹沱河北大堤,行逾十多公里,赶到何荣跃家乡大何庄村进行了解。下午2时,匆匆吃点饭,接着通过村干部、老党员,从他们动情的回忆中,挖掘烈士的感人事迹。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孙犁像上足了劲力的钟表发条,马不停蹄还跑到原县二区政委李福来(又名刘英)的故乡东呈干村,及李福来、何荣跃、张建华三烈士的牺牲地南苏村,做了广泛深入的案头工作,换来了对牺牲时年仅30岁的李福来,年仅33岁的何荣跃和年仅20岁的张建华的三位共产党人的由衷敬佩。十二月六日,孙犁躺在自家北房西间的土炕上,眼望着前些年在家赋闲时,阅毕糊满室顶的大公报,心里翻卷着八年抗日中华民族冒着敌人炮火,前进搏杀的一幅幅英姿,不一会儿,伴着室外飞落的白雪与不断滴落的泪水,《三烈士事略》跃然纸上:

  三烈士事略

  李福来,安平二区政委,又名刘英。

  何荣跃,安平县民教科长。

  张建华,安平二区抗联青救会主任。

  三位烈士均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在“五.一”后残酷环境对敌战争坚决勇敢,工作上有许多建树,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敌人在二区抢粮清剿。三同志即深入该区一小区工作,往返各村与敌斗争。十八日晚,三同志进入苏村(笔者著南苏村)宿于一堡垒户,为奸伪侦悉。拂晓时,敌突将苏村包围,并将主力布置于三同志所在地。当敌人进入院中时,李政委掩护何、张二同志先下堡垒,并发枪阻止进入室内之敌军,李政委入洞后,洞被敌人发觉,三同志仍做最后牺牲之准备,将所带文件焚毁,相继向外突围,并对敌伪喊话,至二门,张同志重伤倒地,被敌挑杀。李政委与敌搏击,连毙二敌后壮烈牺牲。何同志被敌人围困室内,坚持不屈。汉奸马文献三次劝降,均遭斩钉截铁的拒绝。何同志一面拒抗,一面教育伪军,血热词刚,唇锋舌利。汉奸等心死技穷,乃唆使伪军向房内射击,何同志沉着抗击,敌不得近,乃登房向内纵火,烟火扑及身发;何同志射出最后一粒子弹,抱枪投身火内,高呼共产党万岁而死,呜呼!当其在室内以只身抗敌伪,坚贞不屈,向敌伪汉奸叫骂时,声闻数里,风惨云变。附近人们奔走呼号求引救助,有如父兄之遇危难。当我部队安放三烈士遗体时,所有干部战士无不如狂如病,歃血奋发,有如手足之永诀别,每一言及三烈士殉难事,则远近村庄啼泣相闻,指骂奸伪,誓为复仇。盖三烈士生前与群众战友结合为一,而其临危不屈,为共产党员之光荣称号奋斗至死,感人动人之深所致也。至于万分危急之际,能事先将文件焚毁,利用战场生死空隙向敌人进行宣传,最后身体与武器俱碎,使敌人无所收获,尤可垂教后来,诵赞百代。古来碑塔纪念之迹亦多矣,而燕赵萧萧英烈故事载于典册者亦繁矣,然如此八年间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我冀中人民解放国土抗击敌顽,其环境之复杂残酷,其斗争之热情悲壮,风云兴会,我冀中英雄儿女之丰功伟绩,则必光掩前史而辉耀未来者矣。今搜集三烈事迹大略,刻于石上,意在使烈士光荣永续,后进同志有所追寻,字属有的凭吊,固不止壮观形式,亦今后革命事业之一种动力也。可感叹哉!可永念矣。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

  几天之后,放晴的雪后骤冷异常,孙犁又蹬上自行车,赶到安平县城,郑重交出了自己的撰稿,正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张根生,停下会议,让县委全体委员对稿件内容进行评改,得到了“一字不动影刻碑铭”的众口齐赞与掌声。张根生则在一连三声的“谢谢”的同时,又一次拉住孙犁的手说:“孙犁同志,我知道你字写得好,大字小字都功夫很深,就请把三烈士事迹写成小字,再为主碑写几个大字,你也千万不要推辞啊... ...”

  又过了十天,由孙犁题写的“英风永续”(行书体)四个大字,被刻入安平烈士陵园第一主碑,由孙犁手撰近千字的《三烈士事略》(楷书体),被刻入“英烈碑廊”。1946年清明节上午十时,庄严肃穆的安平烈士陵园举行落成启用仪式,县党政军领导、近500名烈士亲属代表、各界群众代表共计2000人参加活动,应邀前来的孙犁,与李福来、何荣跃、张建华三烈士的亲人一起站在队列前面,向高耸的纪念碑亭鞠躬致礼,仪式结束后,孙犁又引领他们参观了包括有自己撰文并手书的“三烈士事略”的长林碑廊,并动情地告诉烈士后人:“先烈们英勇牺牲,使我们活着的人很受感动。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受,但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怀念就是要作好眼前的工作,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而今,安平烈士陵园虽几经搬迁,但经孙犁创作书写的两块巨碑,仍如传鸣不息的革命战鼓,穿越时空,蕴藉希望,引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学贤宗先,养德思进……(王彦博)

关键词:

稿源: 文联
责任编辑:刘恩

相关新闻

善行河北
基层建设年
农村面貌提升

主办单位:安平县委、县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