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力促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基础,付诸行动是关键。 今年以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安排部署,在贯穿结合融入上做文章,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践行弘扬具体化、系统化、长效化,将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燕赵儿女的心田。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以身体为瓶,以心血为油,以信念为芯,做一盏耀眼的明灯,燃烧自己,引领群众,照亮全村。”这是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的铮铮誓言。6月18日,当河北电视台“燕赵楷模发布厅”发布他的先进事迹时,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河北省一直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先进典型遴选挖掘、宣传推广机制,用好“燕赵楷模”、“最美河北人”、“节约之星”等先进典型发布厅,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去年以来,河北省共推出塞罕坝机械林场、郭娜陆地航空班、贾永青、王胜、河北爱心救援队等全国全省重大典型78个,以及最美基层党员、最美政法干警、善行义举最美河北人、最美志愿者等最美河北人系列典型,为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放大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 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河北省以文艺界“河北八大家”为榜样,打造推出河北文艺“二十杰”、“百名青年才俊”,鼓励他们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德艺双馨良好形象,为公众作出表率。 为使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河北省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做美德少年”活动,并命名表彰了100名“河北省五星追梦少年”;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评选。 一盏明灯,能照亮许多人的心扉。在去年58人(含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基础上,今年前5个月,河北省又有25人(含群体)入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志愿者达500多万名,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4万个,党员志愿者总数达到241.3万人,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创新载体,浓厚氛围 依托历史文化产业园、博物馆、科技馆、环境优美的公园、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河北省建成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这些基地以专题展室、展馆、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的形式,展示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潜移默化地“种”在人们心里。河北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新载体,营造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浓厚氛围。 栩栩如生画出来。运用蔚县剪纸、武强年画、邱县农民漫画等突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表现手段,配以相关书法、诗词、楹联等表现形式,编辑出版《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特刊》,直观形象地诠释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墙优秀绘画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制作成宣传折页,印发全省3000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 深入浅出写出来。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善行河北”等主题,创作推出一批优秀作品,重点扶持主旋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项目52个,扶持资金3000万元。举办“善行力量——‘善行河北’典型人物事迹展”,出版了《“善行河北”好人故事》一书,免费发放到全省中小学校。 媒体声音响起来。主要媒体纷纷开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专栏、论坛、访谈等,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访谈、微视频等方式,接连不断地掀起宣传热潮;不同层次的理论研讨会、座谈会也相继召开,讲核心价值观、学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日益浓厚。 好人形象树起来。在城乡广泛搭建褒奖“平民英雄”、推崇“凡人善举”平台,在全省各市和文明单位、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普遍建立“善行功德榜”,在城市社区和乡村广泛推广“功德录”和“好人档案”。全省陆续建成了122个“好人公园”、6个时代楷模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广泛调研论证基础上,河北省正积极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新探索:推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帮扶工作纳入地方立法规划,以法促德;推动建立省市两级“红黑榜”发布平台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将诚信融入人们的道德血液……(记者叶娟娟) |
关键词:河北,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