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安平新闻网>>红色安平

安平10位退休老人创作抗战村史

http://www.hebei.com.cn 2015-08-24 10:45 长城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衡水安平县杨各庄村张铁军、孟庆余、陈国藏等10位退休老人,历时3年,行程近10万公里,集体创作了30余万字的抗战村史《杨各庄纪实》。不但记载了抗战时期杨各庄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时期普通杨各庄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日前,该书已正式出版。

杨各庄村具有光荣抗战历史

据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邢建叶介绍,杨各庄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既是八路军一二零师北上抗日驻防地,又曾是冀中区党委的驻地,冀中区军政领导吕正操、黄敬、于权伸、王林、张亮曾在这里工作和隐避过。有坚强的党组织和抗日政府,还有训练有素的民兵队伍、机智勇敢的堡垒户、四通八达的地道,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这里还是智取角邱炮楼的小英雄张恩淼的故乡,冀中火线剧社第一任社长、《冀中一日》的编审者王林以他为原型塑造了抗战小说《腹地》里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萧律儿的形象。

1944年2月14日,惨烈的杨各庄战斗也发生在这里,128名八路军战士壮烈殉国,1945年7月,在杨各庄村北建成了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作家孙犁的小说《碑》的原型就取自这里。更为可贵的是,抗战时期,在王林的带领下,由杨各庄村张文法、李振波等人组建了“杨各庄抗战剧团”,排出了《纪念九一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优秀节目,在全县各处巡演,极大地增强了冀中抗战军民必胜的信心,是冀中农村宣传抗战的一面旗帜。抗战期间,杨各庄村共有48人参加八路军和县大队,这些同志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其中张政民、张恩淼、李庆祥等17人为国捐躯,40余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为铭记历史 秉笔直书记录村史

编撰《杨各庄纪实》一书是由7旬老人张铁军首先倡议的。张铁军是省民政厅的退休干部,其父张政民1937年入党,是“冀中青抗先二八大队兵工厂”的主要创始人。1945年8月20日,时任安平县抗联主任的张政民在解放日伪军盘据的晋县时壮烈牺牲。其母刘胜彩1943年入党,曾任安平县报子营村妇救会委员、三区小区委员、杨各庄村妇救会主任,曾被评为“支前模范”。

张铁军说,编委会成员都是年过7旬的退休老人,在编书的过程中克服了身体多病、资金短缺、不懂电脑等重重困难,历时3年,终于成书。张铁军一边抱病多方筹措资金,一边参与了紧张的采访、创作。为了搜集资料,他们多次到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山西、河南等地采访当事人,到各地档案馆查阅资料,行程近10万公里。

《杨各庄纪实》一书的主要执笔者、退休老教师孟庆余说:盛世修史志。大家觉得不能忘记杨各庄艰苦抗战的光荣历史,认为应该把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录下来。

孟庆余说,该书共计30余万字,分为《美丽家乡》、《遭遇灾祸》、《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继往开来》5个部分,全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对发生在村里的历史事实如实记载,不作任何艺术加工。根据亲历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对杨各庄抗日斗争史、战斗历程、抗日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的抗日英雄、拥军支前模范的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进行了认真追忆,编撰成书,可读性很强。(记者杨东 通讯员李永建)

关键词:

稿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恩

相关新闻

善行河北
基层建设年
农村面貌提升

主办单位:安平县委、县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