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安平新闻网>>文化旅游

安平红色历史的“活字典”李建抓

http://www.hebei.com.cn 2019-07-29 11:17 长城网

  说起安平的红色历史,大家都知道全国笫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五亿农民方向纪念馆、河北省第一个县委,还有电影《台城1923》、教育电视片《上校村官》、《台城星火》,以及冀中革命纪念馆、弓仲韬墓地、台城烈士厅、北牛县烈士厅、付各庄烈士厅等红色文化纪念场地。

  这些红色文化历史的发掘与传承都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安平红色历史的“活字典”--李建抓。

  李建抓,原组织部常务副部长,1957年4月24日生人,1974年参加工作,2009年退居二线,2017年退休。在职期间,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河北省委命名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后的2018年被评为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先进个人。现任县人大代表,文教科卫委员会委员,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抗战研究会一级研究员。

  自1987年到组织部工作后,负责中国共产党安平组织史资料编辑,对安平县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和巨大贡献有了更深刻认识。决定竭力挖掘安平的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平,让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样安平县革命老区的精神。

  他多次组织搜集安平县的红色文化,对安平籍老党员,老干部工作过的四十多个省、市基本上跑了一篇,有的省市档案馆去过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组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去过多次。他先后到蠡县、石家庄、天津、北京采访原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儿子——孟速,曾任保属特委委员、冀中九分区书记吴立人儿子——吴淳等在冀中的老干部子弟等17人,并采访了安平籍在京的宋英奇、许英凡老八路老干部等32名,翻阅历史档案78件。搜集整理有关安平红色文化的资料七十多万字,策划参与并组织布展了全国笫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五亿农民方向纪念馆、冀中革命纪念馆、弓仲韬墓地、台城烈士厅、北牛县烈士厅、付各庄烈士厅等红色文化纪念场地。在京、津、石等城市,多次组织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并大会发言,宣传安平。

  为挖掘革命前辈弓仲韬创办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第一个县委(简称“两个第一”)的背景、因缘、曲折历程等史料,李建抓曾先后三次大规模搜集相关史料,也曾三次组织参与改扩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于1923年8月,创始人弓仲韬。李大钊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正是受李大钊的派遣,弓仲韬回到原籍安平县台城村,创建亲任书记的“平民夜校”,宣传革命精神,培养党的积极分子。1923年8月,弓仲韬成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简称“台城特支”)。1924年8月15日,弓仲韬又组织建立了中共安平县委,这是河北省成立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安平县在台城村修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安平县委把纪念馆确定为党员学习培训中心。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农村党员培训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

  李建抓还跑办、策划并担任电影《台城1923》的外联制片人。关于《台城1923》这个名字,就李建抓几次找编辑交流沟通,提出来的。编辑开始不同意,认为“台城1923”字数多,李建抓说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比这个名字还多一个字,“台城1923”有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更好的是突出了台城村,最后电影的名字由《红星星》改为《台城1923》。

  在拍摄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只睡四五个多小时,晚上加班对照剧本准备第二天的道具,白天还要跟剧组出征。他发动亲朋好友寻找征集符合剧情的群众演员和服装道具,把征集到的80年前的老人服饰,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等登记集中起来,拍摄时选用。

  为寻找穷人大逃荒的场景,他先后走访了全县170个村,观察了安平县内滹沱河、潴龙河的几十公里的大沙滩,从安平县一直找到正定县境内,为找到一套几十年前的财主的老宅子(弓仲韬的家),他利用自己在组织部工作的关系,动员全县八个乡镇的组织委员分头到各村给他寻找。因没有合适的,他逐个给衡水11个县市组织部打电话,让主管基层组织的副部长帮着他找。他先后去过饶阳、枣强、桃城区等7个县市,观察了外县组织部给他找的房子,因为房子虽然有年龄,但有一些电力设施等现代物件,都没有选成。他又找了保定市委组织部的老乡,让他费心找到了顺平县的一个王家大院作为拍摄电影《台城1923》中弓仲韬的家。

  李建抓策划和编导的党员教育电视片《上校村官》、《台城星火》分别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特别奖,他个人获最佳优秀奖。与胡业昌、柏川合撰的《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一书,被中组部推荐为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的献礼书,发送全国代表,该书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为宣传好安平的红色文化,李建抓多次联合省市县电视拍录红色故事片,还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发表安平红色文化的文章,多少次接受省、市乃至中央媒体的采访,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李建抓讲了中共笫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支的组建过程。新华社、焦点访谈等八大媒体也先后对他进行过采访。2018年他协助《安微卫视》录制了抗战期间付各庄村十九名烈士的故事。

  李建抓不因退休而休息,每一天他都在寻找、采集安平的红色历史故事,寻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老兵,老党员。

  《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野营小学党组织》,记录的是上世纪30年代,因安平县委的直接领导保属特委出现叛徒,安平县党的组织先后遭到三次大的破坏,县区领导随时都有被捕杀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县委机关因暴露地址停止了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弓仲韬、李洪振等按照上级的指示暂时外出躲避。弓仲韬临外出时委托其小女儿,时任县女子学校党支部书记、县团委书记的弓乃如,以小学教员的身份找到时任安平县委坚持工作的宣传委员野营村的马金生。巩固加强野营村小学的党组织,以野营小学为阵营和办公地点,坚持领导全县党组织活动,开展党的斗争,筹备抗日救国武装。在保属特委吴立人和侯玉田的指导下,重新组建了安平县委和安平县抗日救国会,在非常残酷的情况下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1938年安平县党的组织发展到203个,党员1676名,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了党支部,为冀中军区的成立和冀中抗战打下了坚实党的基础。

  《抗战老酒》讲述的是抗战期间冀中军区因酒精等药品急缺,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在安平县大豆口酒厂选掉了7名技术人员,并在大豆口村征集兵源32名,充实了冀中军区警备旅,组建了冀中军区大豆口造酒班,用大豆口酒代替酒精,造酒班跟随部队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2月份策划并协助大豆口酒厂创品牌“抗战老酒”,在北京组织了原冀中军区领导子弟参加的“冀中抗战老酒研讨会”。

  他还通过电话联系及走访县内老人或外出调查等形式,搜集并整理出崔志满的《抗日情怀》、《程家后代讲述:家族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的抗战故事36个。

  近期,李建抓又采访了南王庄镇南王宋村的独腿老兵张建敏。

  李建抓的同事称他是安平革命历史的“活字典”,因为他已经将这些历史深深刻在脑海里。不论大家要搜索哪个片段、哪个人物,他都能随时“调出”。而对于每一个片段、每个人物的讲述,李建抓都力求严谨。

  正是由于李建抓追求严谨、坚持不懈地挖掘,大家才看到了更生动的革命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安平,红色历史,李建抓

稿源: 安平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赵玺

相关新闻

善行河北
基层建设年
农村面貌提升

主办单位:安平县委、县政府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