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行动:衡水市大气污染治理显成效解析
开栏语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头顶的蓝天白云多了。据河北省9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数据显示,衡水市同比改善最大,排名全省第一。衡水市在建设经济强市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之路,生动诠释了美丽衡水绿色发展的真谛! 进入秋冬时节,当北方诸多城市笼罩在一片雾霾中时,衡水的好天气却让百姓拍手称赞。来自省环保厅的数据也令人惊喜:9月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11个设区市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衡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排名第一;空气质量按由好到差顺序排名第四;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位县(市、区)中,衡水占7个;同期改善幅度最大的前20位县(市、区),衡水占9个。截至10月中旬,衡水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7,较去年同期下降31%,指数排名全省正数第3位,下降率在全国74个城市排名第五。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一连串的数据表明,衡水市正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展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治理空气污染不是一日之功,衡水市计划3年内通过逐年降低PM2.5年均浓度,使城市空气质量逐步好转。2017年将提前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全力抓好“压煤、优企、抑尘、控车和增绿”五大攻坚战,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应急预案,挥剑迎战雾霾。 利剑一:打造治煤长效机制
燃煤污染是造成衡水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分别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86.9%和43.8%。“压煤”成为衡水大气治理的重要手段。
衡水市冬季取暖燃煤消耗量大,主要污染物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是大型工业锅炉和超低电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017年初,衡水市加快淘汰燃煤锅炉治理进程,年初的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共54台,目前已淘汰30台,6台长期停用,剩余18台全部达标排放,削减燃煤30.36万吨,占到全市工业燃煤的34.9%及全市燃煤锅炉用煤总量的38.7%。 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按照主城区热电联产替代、县城乡镇集中供热和地热能供暖替代、农村煤改气替代的多元复合式取暖方案,衡水市加快推动冬季清洁取暖步伐。一年来,全市建成大型集中供热项目9个,主城区、各县城基本实现集中供热,部分建制镇实现以“只取热、不取水,同层回灌”为特征的地热取暖。同时,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气代煤工作,今年取暖季之前完成10万户,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暂时不能实现气代煤的地方,全部推广洁净型煤。 今年1至9月份,衡水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绝对浓度值位于全省正数第4位,位于中南部城市第2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3%,下降率位于全省正数第1位。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位于全省正数第3位及中南部城市正数第1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7%,下降率位于全省正数第1位。
利剑二:加强车油路的治理
推广新型能源汽车 根据测算,近几年来,机动车排放对于氮氧化物排放“贡献”巨大,占到了全年排放的64.9%,其中重型柴油载货汽车排放比为47.3%。为此,衡水市不断加强货运车辆绕城通道建设,以降低氮氧化物平均浓度。目前,邢衡高速二期工程全部通车,与大广高速围合成衡水市高速外环,绕城高速达120公里,规模在全省居首。
针对主城区货车建设106国道改线、省道337衡井线绕行、省道339改线3条绕城线路,各县市建设9条绕城通道,对进城的保障货车确保使用排放达标车辆,流动遥感监测排查高排放车辆。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1900辆,市区494辆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其中纯电动车180辆,天然气车294辆,气电双能源车20辆。严厉打击制售劣质油品行为,取缔黑加油点54个,对市区64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开展了专项检测,对24家检测不合格的加油站进行了约谈,并下达《责令整改决定书》。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绝对浓度值位于全省正数第3位,位于中南部城市正数第1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下降率位于全省正数第1位。
利剑三:加大扬尘治理强度
实施围城增绿减霾 扬尘治理是大气治理的关键环节。由于衡水建成区面积仅有70多平方公里,污染物不易扩散,扬尘污染在颗粒物来源中的占比达到34%。衡水市在传统扬尘治理手段基础上,不断强化扬尘治理力度,使PM10浓度反弹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加强清扫保洁力度。凡是能够实行机械化清扫的道路,一律实行机械化作业。严厉打击渣土车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所有渣土车全部完成自动化密闭改装,并加装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掌握渣土车运营动态,全程跟踪监管执法。全市所有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达不到要求的立即停工整改。目前,已完成建筑施工扬尘治理项目325个,占年度任务的98.5%,使全市扬尘治理监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以衡水湖为中心,大力推进环湖、环城区域绿化,以环衡水湖造林100平方公里为目标,实施“围城增绿”工程,构建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发挥林地滞尘减霾能力。通过对扬尘源的管控,PM10浓度的上升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今年9月份,衡水市PM10浓度为102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0%,同比下降率位于全省正数第2位。
利剑四:专项治理工业污染
科学治气成效显著 衡水市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约8.1万吨,约56%来自工业企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因此衡水市将重点行业整治作为治理污染的关键,严管严控、精准施策,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排放量,使臭氧平均浓度优于周边。
治气先治污。2017年10月底前,全市化工类企业基本完成深度整治任务,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对390家企业实施了VOCs治理。截至目前,全市157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污染源已全部建立台账,已完成重点监管121家,深度治理36家,提前完成了省下达任务。 全面从严审批。今年7月1日起,冀州区、桃城区、滨湖新区禁批化工项目,同时提高其它区域的化工产业准入门槛。今年以来,因不符合园区规划要求等环保准入政策,被拒之门外的化工项目就有5个,预计总投资达到13亿元,市本级审批的15个涉气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于化工行业聚集的衡水高新区,积极推进第三方治理运营,投资2700万元搭建环境监管指挥平台,全面感知辖区内157家化工企业的废气排放。河北茂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国家863项目研究成果,新上多阶螺杆连续脱硫绿色制备颗粒橡胶项目,实现了从废胶粉制备再生橡胶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环保、节能、清洁、连续和高效,获授权中国专利10余项。中铁建、衡林生物等涉VOCS排放企业通过治理,既解决VOCS排放的问题,也回收了溶剂,得到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实现了循环经济。 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生成的前体污染物之一。1至9月份,衡水市臭氧平均浓度为123微克/立方米,绝对浓度值低于邢台、保定、沧州和廊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同比下降率位于全省正数第2位。
利剑五:严格执法监管力度
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衡水市统筹协调全市环保执法力量,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加快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建设,采取混合编组、异地交叉执法、明查暗访等各种方式,密织监管网络,加大检查频次,严格执法监管,推进低端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衡水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74件,处罚金额9318万,查处案件及处罚总金额分别是去年的6.3倍和7.5倍,倒逼224家企业更新设备或工艺。全面清理整顿5108家“散乱污”企业,故城、冀州的小铸造,桃城区的小橡胶,安平的小镀锌等,多年来为群众所诟病的“散乱污”集群得到清理。淘汰旧产能,催生新动能,加速了区域传统低端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绿色发展。 武邑县对地方特色的木质家具产业投资3800余万元,建设了三个表面处理中心,让不具备表面处理条件的生产企业全部进驻表面处理中心进行加工,全行业实现了“两降低一提升”。一是喷漆、烘干的损耗较普通喷漆降低40%左右。二是杜绝了小型木质企业各自为战、重复采购原材料、VOCs排放不达标等问题。三是提高了整个木制家具行业的产品质量,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环境效益。 安平县对县域重要产业电镀、拔丝行业开展全面治理,对昊天世博园区内的全部84个生产车间动力电进行了中断,并依法查封了全部生产设备,安排对电镀液等生产原料及废酸、污泥进行清理。同时,邀请专家成立整改提升顾问委员会,安平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昊天世博表面处理园区整体升级改造方案。 在衡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通过严格执法,强力整治,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保护了守法企业,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实绩。目前,衡水市主要污染物的绝对浓度值,均处于区域内较低水平,同比改善情况均位于全省前列,特别是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绝对浓度值改善率位于全省第1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天蓝、水清、阳光明媚,衡水这座城市的改变,老百姓一点一滴看在眼里。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不利气象条件将逐渐增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压力依然很大,这是一场不轻松的战斗,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每一个群众都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看见河中流淌着干净的水,为了这个目标,衡水人一直奋斗在路上!衡水日报记者常熠
|
关键词:衡水市,大气污染,治理 |